If you're seeing this message, it means we're having trouble loading external resources on our website.

如果你被网页过滤器挡住,请确保域名*.kastatic.org*.kasandbox.org 没有被阻止.

主要内容

中国瓷器:装饰

大型釉下彩罐子,14世纪,明朝,洪武年间,景德镇,67.2厘米高,江西省,中国南部
© 大英博物馆托管理事会

中国瓷器装饰:釉下青色和红色

尽管中国陶工在元朝(公元1279-1369年)发明了红色的釉下彩装饰,但被青色釉下彩装饰的瓷器则被生产的更多。这是因为亚洲和近东和中东的伊斯兰国家对其的需求更高。用红色釉下彩上色比用青色釉下彩更难:氧化铜作为染色剂的使用比用作青色釉下彩的钴更难掌控。烧制会使部分红色区域变灰,就像上面这个大罐子一样。
统治了中国300年的明朝的第一个皇帝是朱元璋(在位于公元1368-98年),他的年号是洪武。他推翻了外国人(蒙古人)在元朝的统治。他决心重新确立中国风格在宫廷的统治地位并让青花瓷按照中国人而不是伊斯兰的口味设计生产。以前类似的供皇帝使用的物件是用红色釉下彩上色的。
洪武皇帝曾多次禁止外贸,但没有获得很好的成效。钴的进口被中断,导致了青花瓷的产量下降。在十四世纪末的一小段时间里,使用红色釉下彩的瓷器要比使用蓝色釉下彩的瓷器更多。

青花瓷

迄今发现的最早青花瓷是1351年的寺庙花瓶。这种能力的体现表明当时釉下彩装饰技术已经成熟并很可能起源于十四世纪的第二季度。钴蓝色可能以饼状从伊朗进口。它被研磨成颜料然后再直接被涂在干燥后的陶瓷上。整个瓷器然后被上釉并烧制。“青花”瓷被用于寺庙并有时被用于中国境内的墓地,但元朝(1279-1368年)的大多数产品似乎都是出口的。
贸易仍然是明清时期(1644-1911年)青花瓷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欧洲、日本和东南亚都是重要的出口市场。装有多种装饰的容器被涂上了中国风的图案,像龙、波浪和花旗卷轴这些。景德镇的陶工也会生产器皿以满足中东市场的需求。在伊斯兰金属制品和建筑装饰的启发下,大的盘子被密集的装饰上了几何图形。
青花瓷尤其受到朝廷的欣赏,而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同皇帝所偏爱的图案和装饰。许多皇帝从景德镇的官窑中订购了大量的瓷器。
青花瓷罐,15世纪早期,明朝,景德镇,14厘米高,江西省,中国南部 © 大英博物馆董事会。 这个罐子可能曾经有个盖子,但现在已经遗失了。
十四和十五世纪的青花瓷通常借鉴了伊斯兰的金属制品的造型。球型的整体、长的圆筒状的颈部以及壶的龙形把手都模仿了同时代帖木儿王朝的金属制品。这个壶的密集的装饰属于早期青花瓷的特点并一直持续到了早年的明朝。这与中国其他普遍更具巧妙特点的装饰有极大的不同。用来装饰这个壶的图案却仍然是具备中国元素的。颈部的碎波和壶身的花绘都保留了这些特点。

釉上珐琅

“釉上珐琅”一词用来描述已经烧制的釉的表面上的珐琅装饰。在上色之后,整个器皿将二次烧制。这一次通常会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烧制。
釉上珐琅的使用最早是在中国北部的涂有化妆土的陶器上发现。这是属于晋朝(1115-1234年)的一种创新,其最早在1201年有进行记录。这些都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器皿,而不是用于供朝廷使用的。在明朝(1368-1644年)皇帝和清朝(1644-1911年)皇帝治下,各种釉上珐琅的技术在制造中心景德镇到达了它们的巅峰。
斗彩花瓶,公元1723-35年,清雍正年间,9.5 x 6.8 厘米,中国南部江西省景德镇
© 大英博物馆董事会
最受重视的技术叫做斗彩,最初是在明宣德年间(1426-35年)生产的,但通常被与成化年间(1465-87年)联系起来。在釉下使用了钴来绘制设计中所需的轮廓和渐变的蓝色区域,然后这个器皿被上釉并用高温烧制。釉上彩被用来补充整个设计,然后在较低温度下再次进行烧制。上图中的瓶是后来对斗彩技术进行完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年代大约在雍正皇帝(公元1723-35年)治下。其主要设计包括绿色、黄色和淡紫色龙章。龙有五爪,该图案只能供皇帝使用。而代表吉祥的佛教徽章则用来装饰花瓶的颈部。

新的颜色(包括粉红色!)

在清朝时陶瓷的颜色也有了演变。粉红、黄、黑和绿等色系都是康熙年间(1662-1722年)及以后才用来制作的釉上珐琅装饰陶瓷。
粉彩蝴蝶碗, 来自中国南部江西省景德镇,清雍正年间(1723-35年),
© 大英博物馆理事会
根据中国的传统,蝴蝶有祥瑞之意。它们象征对长寿的愿望,并因此经常被用来装饰生日礼物或中秋节的灯笼。中秋节是在阴历八月十五(一般在阳历九月份)的节日。这个节日是通过点燃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灯笼还有赏月来庆祝的。上图中的碗是在景德镇的官窑被烧制的。它可能是由皇帝在这一天赏赐给家族成员或者有功之人的。
这个碗是用粉彩玫瑰釉珐琅装饰的。这种技术是在雍正皇帝(在位于1723-35年)治下完善的。这被认为是景德镇窑的最后一次重大技术突破。这个重大的创新就是对这些器皿所以得名的粉色珐琅的生产。粉红色是通过向红颜料中添加少量黄金来达成的。由此产生的色彩是不透明的,就像其他类别的粉彩玫瑰珐琅一样。因此,这个颜色又可以通过混合来创造现存颜色以外的更多的颜色。
推荐阅读:
S.J. Vainker, 中国陶瓷和瓷器:从史前到现在 (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版社,1991年)。
雷吉娜·克拉尔和杰西卡·哈里森·霍尔, 《中国瓷器:大维德爵士的藏品》 (大英博物馆出版社,2009年)。

想加入讨论吗?

尚无帖子。
你会英语吗?单击此处查看更多可汗学院英文版的讨论.